服务热线:400-8810-999
尿素
一. 尿素产业概述
(一)尿素的基本属性
1.尿素的概念
尿素,又称脲、碳酰胺或碳酰二胺,由氨和二氧化碳在高压下合成,是最常用的脱水氮肥产品。
尿素的分子式为CO(NH2)2,分子量:60.055。
尿素结构式:
尿素为白色或微黄色结晶或颗粒,无嗅无味,稍有清凉感,熔点为132.7℃,加热温度超过熔点即分解。尿素有一定的吸湿性,与温湿度的变化有密切的关系:常温下,相对湿度小于70%时,吸湿性不大,但当温度超过20℃,相对湿度大于80%时,1个月内就会溶化成液体。尿素易溶于水,水溶液呈中性,属中性化学肥料,是我国最主要的化肥品种。我国尿素生产技术成熟、质量稳定、产品同质性强,不同企业、不同装置、不同原料生产的尿素,品质基本上无差别。
2.尿素的分类
依据国标,尿素可按用途、等级和粒度进行分类。根据用途,可分为农业用和工业用,农业用尿素占比72%。根据等级,可分为优等品和合格品,主要依据尿素的含氮量、水分、缩二脲等指标进行界定,市场上流通的尿素优等品占比在90%以上。
尿素从粒度看,有大、中、小颗粒之分,目前市场上流通的尿素主要为小颗粒尿素(0.85mm—2.80mm)、中颗粒尿素(1.18mm—3.35mm)和大颗粒尿素(2.00mm—4.75mm),粒径更大的尿素统称为尿素丸,市场流通极少。
3.尿素的地位
我国是农业生产大国,化肥是与农产品紧密相关的生产资料,被称为“粮食的粮食”。化肥主要包括氮肥、磷肥和钾肥,尿素是最常用的氮肥,也是最大的化肥品种。2018年我国尿素产量占氮肥总产量的67%,占化肥总产量的42%。
我国是世界上第一大尿素生产国和消费国,2018年我国尿素产量和消费量占全球的比重分别为26.30%和27.35%。
(二)尿素的产业链情况
1.尿素生产原料
我国尿素生产原料以煤和天然气为主,2018年,全国尿素产能7800万吨。以煤为原料的尿素(简称煤头尿素)产能5643万吨,占比72%。以天然气为原料的尿素(简称气头尿素)产能1970万吨,占比25%。此外,还有少部分尿素产能以焦炉气为原料,约占总产能的2%。
图为尿素生产流程
2.尿素的下游应用
尿素农用一般用作肥料,属中性速效肥料,可直接施用,也可与磷肥和钾肥加工成复合肥后,再施用于农作物。工业方面尿素主要用于生产脲醛树脂、三聚氰胺、电厂脱硝和汽车尾气处理等。除此之外,尿素也可作为饲料添加剂,在医药和化妆品领域也有应用。
二. 尿素的供需及进口情况
(一)尿素的生产情况
1.我国尿素产能与产量情况
我国尿素行业发展迅速,2010年后尿素新建、扩建产能集中释放,尿素产能及产量快速增加。2015年尿素产量增长至7492万吨,整个行业供过于求。2016年后受供给侧改革及下游需求影响,尿素产量持续下降,去产能初见成效。据国家统计局统计,2018年我国尿素产量5206.7万吨,产值1075亿元(按照2018年尿素平均价格2065元吨计算),占全球产量的26.30%,是世界上最大的尿素生产国。
2.尿素产能的分布情况
我国尿素的生产主要集中在华北、西北、华东及西南地区,主产省(自治区)有河南、山东、山西、新疆、内蒙古等地。
我国尿素产量和产能分布大体一致,2018年国内产量排名前十的省(自治区)分别是:山西、山东、内蒙古、河南、新疆、河北、四川、江苏、安徽和陕西,十个省(自治区)的产量合计4373万吨,占我国尿素总产量的84%。
3.尿素行业集中度
我国共有尿素生产企业123家。尿素产能在百万吨以上的企业共23家,产能总和达到3616万吨,占总产能46.36%。随着国家对化肥行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化,尿素行业逐渐呈现大型化、集团化的趋势。
(二)尿素的需求情况
1.整体需求情况
我国尿素下游需求分为农业需求和工业需求。其中农业需求为农作物直接施用,直接施用主要以玉米、水稻等大田农作物为主。工业需求主要用于复合肥、脲醛树脂、三聚氰胺、氰尿酸、气脱硝以及精细化工等领域。
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尿素消费国,2018年,我国工农业总消费量为5087万吨,其中农业领域消费3001万吨,占比59%;工业领域消费2086万吨,占比41%。
近年来,我国尿素工业消费保持快速增长,农业消费趋于稳定。总体来看,2013年之前,尿素消费量保持稳定增长。十八大以来,国家大力提倡发展生态农业,要求逐步控制化肥用量。2015年,农业部提出“2020年化肥施用量零增长行动”,并编制了一系列行动方案,农业部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坚持质量兴农、绿色兴农,提倡化肥减量增效,使得尿素农业需求量持续下降,这将使化肥需求增长速度逐步放缓。
2.分地域消费情况
目前,我国尿素的产销格局逐渐摆脱了传统的“当地生产、当地消费”的特点。尿素的消费主要集中于黄河中下游、长江中下游的农业主产省。国内消费量排名前十的省(自治区)分别是:山东、河南、江苏、湖北、四川、安徽、河北、新疆、内蒙古和湖南,上述省(自治区)的消费量合计3064.29万吨,占我国尿素总消费量的60.24%。
(三)尿素进出口情况
1997年之前,我国尿素生产无法完全满足国内需求,每年都需要进口一定量的尿素。
1998年以后,我国尿素生产量不断增长,为保护国内化肥产业,国家暂停尿素进口,自此尿素进口量锐减。2002年起,国家经贸委会同海关总署实施化肥进口配额制度,严控化肥进口总量。
2003年以后,我国尿素产能和产量增长较快,尿素出口量大幅增加,但出口量受国内出口窗口期及国际尿素市场影响,年度间波动较大。出口量最多的2015年,出口量达1374.8万吨。2016年后,随着国际新产能的投放,国际市场尿素供应更加宽松,竞争加剧,国产尿素因成本劣势,出口量逐步减少。2018年,尿素出口总量仅246.2万吨,同比减少47.1%。
我国尿素出口港以北方港口为主,出口量50%以上,出口国为以印度为代表的农业大国为主。
三.尿素的物流仓储与价格分析
(一)我国尿素的存储运输情况
1.尿素贸易流向
我国尿素企业销售模式主要有直销、代理销售两种。直销方式主要针对工业用户,面向农业用户则主要采用代理销售,生产企业将产品批发给贸易商,贸易商再进行二次销售给地方的经销商、农资超市和农民等终端用户。近年来,在尿素行情日趋低迷的情况下,越来越多的生产企业开始延伸直营渠道,缩减中间贸易环节,节省流通成本。
从各省理论调出量分析,2018年,山西、山东、新疆、内蒙古等主产区为主要调出地,其中山西省因为供应充足而需求量极其有限,调出量约为733万吨居国内之最;山东省产销量较大,调出量少于山西,为614万吨位居第二;新疆供需情况与山西类似,需求较少,其调出量为287万吨,位居第三。
从调入地来看,调入量较大的区域主要集中在东北、华中、华东以及华南部分地区。其中吉林因为有旺盛的工农业需求,调入量近170万吨,位居全国第一;江西、广东因工业需求旺盛,当地无尿素企业,调入量位居第二、第三。
2.尿素运输方式
总体来看,我国123家尿素生产企业中,汽车运输(下称汽运)为主要的运输方式,其所占比例约56%;铁路运输(下称火运)比例次之,约占40%;水路运输(下称水运)方式仅在南方部分企业采用,约占4%。
从各区域运输方式看,东北地区以铁路运输为主,占比约65%;华东、华中和西南均以汽运为主,其中,西南地区铁路运输相对困难,汽运比例高达66%;华北、西北地区汽运和火运占比较为平均,各为50%左右;另外,华南地区由于水运发达,且距离主产区较远,水运运费较低,因此水运占比较高。
3.储存条件
尿素是白色或浅色的颗粒状固体,现货中多采用外袋为塑料编织袋、内袋为聚乙烯薄膜袋组成的双层袋或复合塑料编织袋包装(符合GB/T2440-2017固体化学肥料包装要求)。对贮存条件要求不高,一般要求贮存于场地平整、阴凉、通风干燥的仓库内,主要是防雨、防晒,并防止破损、板结。正常情况下,尿素存储半年时间不会发生板结问题。
(二)价格分析
1.价格走势及特点
2009年之前,我国尿素价格主要以政府指导价为主,市场调节为辅。为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,促进化肥行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,2009年1月24日,国家发改委、财政部联合下发《关于改革化肥价格形成机制的通知》,启动了化肥价格形成机制的市场化改革探索。随后几年,化肥行业的运输、税收、用电和用气方面的优惠政策相继取消,进出口关税调节等非市场因素逐步淡出。目前,国内尿素市场已完成从计划到市场的转变,主要由供求关系确定,市场定价机制基本形成。
尿素产品集周期性、季节性、地区性等供需矛盾于一身,兼具农业、工业概念,还与能源密切相关,其价格受原料成本、供需结构变化、经济运行周期、国际市场变动等多重因素的影响,波动较频繁,2009年以来尿素价格最高达到2419元/吨(2012年5月),最低为1150元/吨(2016年8月),总波动幅度为52%,历年价格波幅均在20%以上。
图为2009—2019年尿素价格波动图(单位:元/吨)
2.价格市场化程度高
尿素作为我国最重要的化肥和氮肥品种,关乎我国农业生产、粮食安全的大局。国家对其发展高度重视,历史上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指导和规范行业发展的政策,推动行业持续、健康发展。由于化肥是支农产业,我国化肥行业曾长期享受运输、税收、用电和用气等方面的优惠政策,但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深入,多数优惠政策逐步取消。
(1)税收政策
增值税:我国尿素行业增值税政策经历了从宽松到严格的变化过程,主要立足点是保证化肥供应。2001年尿素行业实行增值税先征后退的政策,对征收的税款全额退还;2002年,改为返还50%。其间几经调整,至2005年改为全额免征并延续至2014年。2015年开始,尿素行业恢复征收增值税,税率为13%。2017年7月1日起,尿素增值税率下调至11%。2018年5月1日起,增值税税率下调至10%。
关税:我国尿素进出口关税政策,尤其是出口政策,本着保证国内尿素供应量的原则,经历了从出口退增值税,到取消出口退税,到加征出口关税,再到取消关税的反复过程。
(2)淡季储备政策
为了解决化肥常年生产、季节使用的矛盾,平抑化肥价格波动,2004年底开始,政府着手实施中央和地方两级的化肥淡季储备。2005年1月国家发改委、财政部制定并公布了《化肥淡季商业储备管理办法》;2005年11月1日,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又制定了《化肥淡季商业储备管理办法补充规定》。承储企业以流通企业为主,兼顾大型化肥生产企业。淡储化肥以尿素和磷酸二铵为主。淡储时间从当年10月份到次年3月份。总的原则是企业储备、银行贷款、政府贴息、市场运作、自负盈亏、台账管理、公开招标。
(3)运费优惠政策
化肥产品长期以来一直享有铁路运费优惠。2003年12月16日,国家发改委、铁道部调整铁路货运价格,但对化肥铁路运价仍执行原优惠政策,以保证化肥行业发展。近年来,随着化肥行业产能扩张,产能过剩局面突出,自2009年至今经历了五次运费调整,与其他普通货运相比,虽然化肥运输仍享有一定的优惠,但化肥运费涨幅均超过普通货运运费,运费优惠幅度收窄。
(4)电价优惠政策
为保证化肥企业生产,长久以来,我国对生产能力在30万吨以下的氮肥、磷肥、钾肥、复合肥料生产企业执行中小化肥优惠电价,一般比大工业用电低0.1—0.3元/千瓦时。2003年12月国家对电价进行调整,明确不调整化肥生产用电价格,继续保留原来的优惠电价政策。但随着化肥行业逐渐发展成熟,产能过剩矛盾凸显,2008年6月、2009年11月国家两次上调销售电价,中小化肥用电价格同步上涨。2015年,各省化肥企业电价优惠幅度明显降低。2016年4月20日起各地全部取消电价优惠。2017年全年均为高电价,年平均电价同比上涨3%左右,氮肥生产成本增加。
四. 郑州商品交易所尿素期货合约
交易品种 | 尿素 |
交易单位 | 20吨/手 |
报价单位 | 元(人民币)/吨 |
最小变动价位 | 1元/吨 |
每日价格波动限制 | 上一交易日结算价±4%及《郑州商品交易所期货交易风险控制管理办法》相关规定 |
最低交易保证金 | 合约价值的5% |
合约交割月份 | 1-12月 |
交易时间 | 每周一至周五(北京时间法定节假日除外) 上午 9:00-11:30 下午 13:30-15:00及交易所规定的其他交易时间 最后交易日上午9:00-11:30 |
最后交易日 | 合约交割月份的第10个交易日 |
最后交割日 | 合约交割月份的第12个交易日 |
交割品级 | 见《郑州商品交易所期货交割细则》 |
交割地点 | 交易所指定交割地点 |
交割方式 | 实物交割 |
交易代码 | UR |
上市交易所 | 郑州商品交易所 |